家庭教育:焦慮伴期待齊飛
“當前,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非常迫切而且意義重大。”2015年底,國家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一文,當時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便如此提到。就在本月又有相關文件出臺,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等9部門共同印發(fā)了《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guī)劃(2016- 2020年)》(以下簡稱《規(guī)劃》)。
家庭教育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一系列相關文件的出臺,家庭教育也就此有了“國家標準”。必須意識到的是,相關文件出臺的背后,其實是家庭教育本身的不足和缺失,這一缺失,不僅在家長本身,同時還有學校、政府、社會整體的責任。
培訓班大熱是家庭教育缺失的體現(xiàn)
幼兒、少兒培訓熱火朝天,正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一個體現(xiàn)。樂高課程、英語培訓、奧數(shù)學習、舞蹈等特長培訓,家長們將孩子送往一個個的培訓班,期望“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過,這看似努力的背后,卻正是因為家庭教育自身的不足。
此前年中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前家庭教育存在不少問題,低齡兒童智力過早開發(fā)、孩子素質能力缺失尤為突出。家庭教育不足的情況下,卻又陷入另外一個怪圈———過高的期望和焦慮齊飛。
家庭教育的責任,并不單只在家庭之上。按照《規(guī)定》所言,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網絡,以及建立社區(qū)教育機構、兒童之家、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活動陣地。
和學校教育的更好結合,是目前關注的另一重點。目前來看學校教育如何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光有家委會就夠了嗎?明顯不是。相比學校,孩子呆在家庭、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實際上更長。以幼兒園為例,一年365天當中,除去寒暑假等節(jié)假日,在園時間事實上不足200天,每天在園時間也不足10小時。剩下的更多時間和場景,都在家庭。然而,不少家長卻懷著這樣的念頭:孩子上學去了,成績高低、品行好壞,學校要負最大責任。
政策利好產業(yè)發(fā)展
從產業(yè)角度來看,已經有吃政策紅利果實的人了。上周,垂直母嬰社區(qū)寶寶樹宣布獲得30億元人民幣融資,由復星集團領投,好未來集團、經緯等跟投。南都記者獲悉,復星集團旗下的教育領域企業(yè)將與寶寶樹展開合作,而寶寶樹方面則步入發(fā)展的第二階段,未來將以中國家庭特別是年輕家庭的消費升級為目標。
按照上述《規(guī)劃》顯示,文件提出將加大推進政府購買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的力度,積極搭建社會組織服務平臺。此外,還要促進家庭教育均衡協(xié)調發(fā)展,“依托遠程教育、移動互聯(lián)網指導服務平臺等,為資源匱乏的地區(qū)提供優(yōu)質的家庭教育資源。”這是“互聯(lián)網+家庭教育”的利好。廣州本土也有機構已經聞風而動,開始專門針對家庭教育市場進行深挖。
重點
幼兒、少兒培訓熱火朝天,正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一個體現(xiàn)。家長們將孩子送往一個個的培訓班,期望“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看似努力的背后,卻正是因為家庭教育自身的不足。
教育君說
家庭教育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君不見,多少孩子動手無能,離家住校生活無法自理,更何況之后漫漫人生路。君不見,多少孩子被迫上各種培訓班,美其名曰智力開發(fā)。君不見,學校、家長帶著“為了孩子好”這一口號,讓孩子做了多少不遂愿的事情。家庭教育這件事,并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