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該補什么?81歲著名教育家張楚廷開講
著名教育家張楚廷先生(圖:鳳凰國學)
演講現(xiàn)場座無虛席(圖:鳳凰國學)
“月入三萬卻供不起孩子一個暑假?”“進不了所謂‘名校’,孩子真的會輸在起跑線上?”種種焦慮畸形的教育觀,如何自家長開始改變?中國式家庭教育,該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哪些真營養(yǎng)?8月11日晚,81歲著名教育家、曾擔任過30年大學校長的張楚廷先生,在“風直播”智慧開講,線上線下近16萬觀眾全程觀看了鳳凰國學視頻圖文直播。一個多小時的講座中,張楚廷通透犀利、飽含哲思睿智而又幽默機趣的演講,多次被觀眾們的掌聲打斷,在他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話語間,觀眾們漸悟“傳統(tǒng)文化與家庭教育”的真諦。
禮儀教育奠定一生底蘊
“我們國家是禮儀之邦,禮儀對中國人至關(guān)重要。”張楚廷認為,禮儀教育對孩子的一生成長至關(guān)重要。
自小在家庭耳濡目染,深受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熏陶,讓張楚廷深知何謂禮義廉恥,為何良心被稱作“天良”。“中國文化講天人合一,是人要去與天合,要敬畏天地。” 張楚廷認為,中華文明對人類最重要的貢獻是“天人合一”思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人類世界最大的貢獻,亦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每一個人都非常神圣,從宇宙的起源、發(fā)展,到人類的出現(xiàn),人類文明的演進,可以說,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神圣’的存在。”張楚廷說。
平等家庭培育自信孩子
父親對張楚廷的成長影響非常大,父親的支持也是張楚廷一路向前的不懈動力。“無論我是處在順境,還是逆境,我的父親都始終相信我,不懷疑。”
張楚廷的兩個兒子十分優(yōu)秀,他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則,就是充分給予他們自信心。他同樣用平等的眼光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他笑著說:“家庭環(huán)境里平等非常最重要,無論學識、財富還是地位。我的家里就非常平等,平等到‘不平等’的地步。我的兒子就‘看不起’我,他們是北大畢業(yè)的,我是湖南師大的,‘土生土長’的”。”
儒家文化對待人講究“寬厚,寬待,寬松,厚道”,作為父親,張楚廷從未打罵過小孩;作為老師,張楚廷從未指責過學生;作為校長,張楚廷從未埋怨過教職工。“我從來都是反省自己,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我厚道做人影響太深。”
“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張楚廷感慨道,“我的家庭很和睦,至今我不知家庭暴力為何物,但我深知家暴的后果有多嚴重。”
“吹牛使人進步”
張楚廷身上洋溢的滿滿自信的能量,感染著現(xiàn)場觀眾。
他說:“我是一個從小愛吹牛的人,也是一個蠻驕傲的人。我認為驕傲是人自信的標志。我的觀點是‘驕傲使人進步。’我的人生就是在驕傲中不斷進步的。”
“吹牛使人進步,我說的這個吹‘牛’,不是吹‘豬’,很難的!”。“驕傲”和“吹牛”,張楚廷的一番言論讓現(xiàn)場觀眾炸開了鍋,牛皮不好吹,因為厚,所以吹牛皮得有十足的底氣。張楚廷一向鼓勵吹牛,“吹牛使人進步,所以我喜歡吹牛,而且教我的學生吹牛。”
自信中國最好的大學教育改革家姓“張”
張楚廷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次講座后,有人問他是北大還是清華畢業(yè)的,他說他是湖師大畢業(yè)的,“土包子”一個,但“土”未必就不好,“現(xiàn)在人吃雞蛋還要土雞蛋呢,清華北大雖然厲害,但普通大學未必就不能出人才。”
中國高等教育學科創(chuàng)始人、泰斗、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曾說:新中國有兩個大學校長可以稱為教育家,一個是湖南師范大學的張楚廷,一個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朱九思。張楚廷自信地表示:我至今有充足的自信說,中國最好的大學教育改革家姓“張”。在張楚廷的名字之前,被冠以了各種頭銜,“教育家、學問家、思想家、哲學家、批判家、改革家……”雖然他有很多“某某家”的頭銜,但張楚廷最在意的還是“我是‘張家’的子弟,是炎黃子孫。”
當代大學生一代比一代強
講座即將進入尾聲,有現(xiàn)場觀眾向張楚廷提問:“前段時間有媒體發(fā)文,認為當代大學生身上存在種種弊病,您對此如何看,怎樣評價現(xiàn)在的大學生?”
張楚廷直白地回答:“‘玩’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反對這些媒體的觀點,我認為現(xiàn)在的大學生比我們當年強得多,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一代更比一代強,應該指責的不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