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的心理需求出發(fā)
很多時候,家長辛苦復辛苦,辛苦何其多?孩子逍遙又逍遙,逍遙又如何?家長不斷退讓,孩子步步緊逼。久而久之,最讓家長心痛的是,孩子變得好逸惡勞,攀比虛榮,自私自利。其實,孩子的手很小,需求很簡單,家長給的東西要少一點,最重要的是從孩子真正的需要出發(fā)。
有段時間,兒子瘋狂地喜歡奧特曼,我也就沉下心來,先是弄清奧特曼家族,接著研究奧特曼家族每個人的特點、戰(zhàn)斗力、致命缺點。我借助奧特曼給孩子講解了很多道理。比如男子漢的擔當,責任感,個體生存不能離開集體……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兒子的詞典里有了熱血和能量,這些,無疑是一個未來男子漢最重要的詞匯。
老舍說,考而不死是為神。兒子在以后多次的考試中,無論經(jīng)歷多少挫折和痛苦,從來沒有被不幸打倒,我覺得奧特曼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父母喜歡孩子所喜歡的東西,投孩子所好,認真把握孩子的需求,就能和孩子擁有共同語言。一旦如此,教育就輕而易舉了。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有哪些需求,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需求呢?青春期孩子一般有四大心理需求。
合理的物質(zhì)需求
孩子會有一定的物質(zhì)需求,融入同學中去,和他們結(jié)成朋友,獲得定位和安全感。但家長一定要堅持一個“度”,這個“度”就是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不論男孩女孩,我都傾向于窮養(yǎng),即給孩子的物質(zhì)的“度”大致處于全班孩子的平均值或比平均值稍低一點。這樣既不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感,也不會讓孩子因物質(zhì)需求膨脹而分心。
獲得幫助的需求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見的問題越來越多,事情越來越復雜。比如成績不盡如人意,老師的批評,同學的誤解,青春期的困擾,甚至人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活著?為什么要面對這一切困難?孩子會有很多迷茫,需要有人幫助他們撥開迷霧,揭開謎團。
對此,家長要避免一個誤區(qū)——過度幫助孩子,這會使得孩子失去動手能力,好逸惡勞,反而會傷害了孩子。
其次是家長要贏得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愿意接受你的幫助,同時家長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擁有幫助孩子的本領(lǐng)。
最后,這個幫助是共同面對。孩子需要平等的、有效的、具體的幫助,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式的指導。家長努力把“你應(yīng)該這樣,你不應(yīng)該這樣”換成“我們可以這樣,我們還可以那樣”,意思雖然差不多,但效果會截然不同。
交際朋友的需求
孩子進入初中之后,開始交朋友。朋友會占用了孩子和家長相處的時間,為了朋友孩子有時候會不顧一切。家長這時候一定要理解孩子,這是他們特定階段的心理需求。孩子的世界廣闊了,遇到的問題多了,困惑多了,有些問題顯然不能和家長交流,朋友是他交流和傾訴的第一渠道,也是孩子最直接的幫助者。
家長應(yīng)該支持孩子交朋友,并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學會傾聽,給孩子宣泄的機會,減輕孩子心理負擔。但同時家長也要明確孩子交友的底線,還要告訴孩子,一定要有心理準備,朋友不一定是永恒的,朋友也會變,甚至也會絕交。
對異性關(guān)注的需求
家長一定要清楚,孩子喜歡異性是正常的,美好的。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創(chuàng)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使孩子愿意和家長交流。當孩子舉止異常時,家長要不動聲色、細心觀察,但切記不能大驚小怪。暗中窺探孩子的隱私,含沙射影地諷刺,憂心忡忡地嘮叨,捕風捉影地批評,都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孩子的“愛情”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家長要有意識地給孩子收集一些好文章,讓孩子理解愛情確實是美好的、甜蜜的、溫馨的,但愛情也需要負責任和有擔當。學生時代努力學習,認真鍛煉,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向上的心態(tài),美好的前程,那么,屬于自己的美好愛情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