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不教,父之過”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古代啟蒙經典《三字經》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如果生了孩子,只知道養(yǎng)活他,而不去教育他,那就是父親的過錯,是做父親的失職。如果一位父親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拒絕履行對孩子的教育的職責,孩子就會因為父親教育的缺失而一生都缺愛。
小時候父親常給我講曾國藩的教子六箴言:勤、孝、儉、仁、恒、謙。
父親說,勤,是第一要義,勤奮學習和工作,不可懶惰,因此父親從不準許我和弟弟睡懶覺,在家里要包攬家務活。小時候因為家務太多沒少埋怨父親的嚴厲,卻在成年后較之同齡人更快更好的獨立時,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孝,古人說:百善孝為先。人們把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父親教育我們要做孝敬父母的人,這樣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儉,父親說,曾國藩認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財,家事忌奢華,尚儉。日常飲食以一葷為主,非客到,不增一葷。穿戴就是一件青緞馬褂,而且一穿就是三十年。子女婚姻,品德為上,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父親鼓勵我們要向曾國藩學習。
仁,父親教育我們要仁義待人,認為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不許輕慢鄰居,不許仗勢欺人。
恒,父親認為,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蓄養(yǎng),日見其大而不覺耳。因此,他反復要求我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謙,父親教育我們待人寬厚、寬容,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這就是父親教育的作用。我想,每一位父親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都希望他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過上幸福的人生。作為父親,如果對孩子的教育不聞不問,不管不顧,對孩子的成長是不負責任的。父愛的缺失,是孩子成長中的隱痛,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將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無法彌補的遺憾。“失去父愛是人類感情發(fā)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所以,每一位父親都應該用愛、關懷、和良好的情緒去感染孩子,讓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