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參觀家長須做好禮儀功課
近期,一張廣東省博物館的觀眾留言本照片在網(wǎng)上引起熱議,有人在留言本上質疑:“工作人員管得好多啊,不讓給孩子吃東西,又不讓孩子跑。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龍又怎么了!觀眾不是上帝嗎!孩子就不是嗎!”對此,廣東省博物館作出回應,提醒公眾在博物館遵循相關的禮儀規(guī)范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博物館禮儀應從娃娃抓起。廣大網(wǎng)友也認為家長這樣的質疑毫無道理。
這位家長的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留言,自然是錯誤百出、經(jīng)不起推敲的,然而其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問題卻并不鮮見。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每到假期,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來參觀博物館,隨之而來的不文明行為幾乎成了假期博物館的常態(tài)。
家長這份“靈魂質疑”,可能緣自家長確實不知道這些行為出現(xiàn)在博物館是不文明的、不對的。同樣的行為放在另外的他更熟知的環(huán)境,自然就不會質疑了。比如說,在教室里上課的時候,孩子能隨便跑嗎?能吃東西嗎?不會有人對這個答案有什么懷疑。而在博物館,有的家長可能就會認為這是類似于公園的公共場所,可以放心讓孩子“放飛自我”了。
對此,家長首先要提升自身文明修養(yǎng),有些行為不知道是否可以,那就學習一下、了解一下,再帶孩子去,以避免出現(xiàn)尷尬的情況。其實不只是博物館,其他一些文化藝術活動也是這樣。有的家長帶孩子去聽演奏會,別人正在演奏還沒到間隙就拼命鼓掌,熱情有余文明不足,不僅破壞了演出氛圍,而且也給孩子帶來了負面的引導和影響。所謂言傳身教,家長對文明禮儀要先懂。所以,帶孩子參與這種文化藝術活動之前家長要做好功課,不光是相關的知識準備,還包括規(guī)則和禮儀的準備。
既然帶孩子參觀博物館的初衷是為了對孩子進行文化藝術熏陶,是為了教育的目的,那就不能忽略品質的培養(yǎng)和教育。文明觀展、遵守紀律、尊重規(guī)則、關照他人,都是很好的教育機會,其重要程度,絕不亞于知識的提升和眼界的拓展,家長一定要珍惜這樣的教育機會。
在博物館這樣的公共場合隨便跑跳、隨意吃喝、自由摸展品,還自認為參觀者是上帝,這樣的認知與教育顯然是大大地走偏了。這種方式的參觀搞多了,對孩子恐怕不是教育而是扭曲。一些孩子身上的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唯我獨尊、目中無人,就是在這樣一次次走偏的教育中形成的。長此以往,害莫大焉。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家長明知不妥還要強詞奪理,這樣做就更不應該了。如何利用社會的大課堂對孩子進行教育,是家長需要認真思考的。比如有的家長帶孩子去某些著名高校參觀,本是為了激勵孩子,但在這個過程中卻不規(guī)范孩子的不文明行為,也是偏離了教育的本心??梢哉f,家長不合格,孩子也難有作為。
文明禮儀,從家長做起;培育未來,需家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