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互為顯示器 折射居家學習的價值
這次疫情導致中小學生長時間、大規(guī)模地居家學習,與國內外家長自愿選擇的在家上學有本質不同,主要特征是學校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強干預?!昂翢o準備”和“時間長”這兩個要素,加上“在家”和“學校強干預”這兩個特征,相當于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行動研究,家長、學生、學校、社會都成了互為映照的多元顯示器,顯示出各種“癥狀”。如果我們善于觀察和反思,這次大規(guī)模居家學習的經歷,則可能會對未來產生積極的改變。
家庭成員長時間宅在家,同時伴隨著任務性工作,大人要在家上班,孩子要居家學習,首先折射出的是親子互動模式。民主型的親子互動模式大概率會相處融洽,家長和子女會互相尊重、支持彼此的工作和生活;權威型的家長很難控制自己時刻監(jiān)控孩子的欲望,會在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孩子的學習、生活之間造成沖突;溺愛型的家長大概率會培養(yǎng)出缺乏社會情感的孩子,即孩子對他人和社會事務乃至家庭成員缺乏關心的意識和能力。
當然,孩子的年齡不同,表現狀態(tài)會有較大差別,但親子互動模式的影響都是顯然的。尤其在權威型互動模式下,孩子要么逆來順受,要么較早進入青春期,跟家長處于斗爭狀態(tài)。所以宅家期間家長最重要的態(tài)度是心平氣和,不管情況多么讓人頭疼,都要明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
孩子居家學習的狀態(tài),還向家長顯示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平時孩子到學校上學,教師和家長各司其職,互相支持,多數時候相安無事。現在孩子居家學習,很多家長(尤其是小學生家長)跟孩子一起看直播或錄播的視頻,教師如何講課、給學生布置了怎樣的學習任務,家長都有了仔細觀摩的機會。
如果教師的講課是灌輸式的、錄音機式的,所布置的作業(yè)有效性差,學生過于被動,就必須依靠強大的自制力才能長時間專注地學習。那些自身受教育程度較高又關注孩子學習品質的家長,經過一段時間對教師的授課方式、作業(yè)布置以及孩子的反饋方式等的研究,基本上就理解了孩子一直經歷的是怎樣的學習過程。這種切實的觀察和理解,對疫情結束后的學校教育來說,會是一把雙刃劍。
同時,孩子也在家長面前充分顯示了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式。忽然有機會長時間觀察孩子是如何學習、如何與老師和小伙伴互動、如何與家庭成員溝通的,皆有助于家長調整對孩子學業(yè)水平的預期。
當然,提供教育服務的機構也紛紛向教師、家長和學生拋出橄欖枝,或提供免費服務,或提供超值服務。他們的硬件和軟件水平都在這次大規(guī)模居家學習期間受到考量,估計經此一戰(zhàn),少量會成名,多數會暴露其根本上的不足。
對學校而言,校長和教師可能最應該反思的是教育理念及教育實踐的漏洞。過去幾年,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育研究語境中高頻出現,到底怎樣才算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用什么途徑培養(yǎng)這種能力,這次龐大的居家學習實驗提供了深刻反思的機會。
對家長而言,最難的恐怕就是親子關系了。其實,親子互動方式是跟家庭互動模式以夫妻關系為核心互為表里的,孩子的特點體現著出生以來日日夜夜與家庭互動的結果。如果家長一直懷揣過高的期望,投入過高的財力和精力在孩子身上,忽視(或者假裝忽視)自理能力、服務意識等同樣重要的能力,這段時間恐怕開始后悔自己的投資配比效果,會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是否恰當。
學校和家長需要共同反思的是自身的局限性,如果不重視成長需要孩子自己去體驗、去探索,過多代替孩子,那孩子就成了籠中的小鳥,對飛翔的渴望和飛翔的能力都會大打折扣。這次居家學習的實驗,也許能幫助教師和家長下定決心往后退一點兒,給孩子更多自主空間和機會。
教育機構也許能痛苦地意識到,若不在課程研發(fā)上下功夫就沒有很長的賽道,利用甚至制造家長焦慮、簡單復制公立學校的教學方法,則沒有機會發(fā)展壯大。從現在到未來,只有聚焦一些新理念下的新策略、方法以及相應的學習環(huán)境構建,才能獲得下一步的發(fā)展空間。
危機時刻,總有人穿透迷霧,思考更多。理念是行為的源頭,就如著名的課程理論專家威廉·派納所說:“行為之源的轉變意味著行為本身的改變,于是實踐就被改變了?!边@次長時間居家學習引發(fā)我們反思,成長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如果孩子在多數情況下終將走向平凡,我們應該如何重新與孩子相處?所有的家長、教師和校長能否更多用慈愛的目光注視孩子,給孩子更多的愛和關心?我們能否更理性地給孩子更多機會去探索未來至關重要的謀生態(tài)度和能力……讓我們樂觀地期待。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教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