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老:帶孫焦慮癥:偷走老人晚年幸福
工作崗位退休,帶孫崗位報到。如今,照看孫輩已成為一些老人退休后的主要任務。然而,由于子女和長輩觀念上的差異,80%的子女對父母帶孩子并不滿意,沉重的壓力導致許多老人患上“帶孫焦慮癥”。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給年輕人帶孩子產(chǎn)生心理壓力的老人竟占到精神科門診病患的三分之一。近日,幾位老人倒出了他們帶孫的苦水和無奈。
帶孫不怕出力 就怕兒媳挑剔
孫大媽獨白:
孫大媽,66歲,進城幫兒子帶孫子。
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幾年前,女兒生孩子,我和老伴兒一同到她家?guī)兔鈱O。外孫剛上幼兒園,兒子又給我生了個孫子,希望我過去幫忙帶。正當這時,老伴兒忽然病逝了,我心情一團糟,可還是勸自己,“外孫都帶了,照看孫子更是責無旁貸”。
說實話,在女兒家,我挺放得開的,女兒是娘的小棉襖,深一句淺一句大家都不會在意。但是,我特別打怵去兒子家,都說婆媳是天敵,我就對兒媳有種莫名的恐懼感。我一個農(nóng)村老太太,不怕出力,對自己的孫子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心思??墒?,我受不了兒媳婦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孩子今天吃了什么、是否午睡、有沒有磕著碰著,好像我不是孩子的親奶奶!我所做的一切,稍不符合她的要求,她便會拐著彎“教”我。有一天,她回來發(fā)現(xiàn)孩子臉上有哭過的淚痕,便不問青紅皂白,就指責我看孫子不精心,還說我“就是偏向女兒,看外孫盡心盡力,看孫子就怕累著。”她還陰陽怪氣地說:“真正能夠得濟的還是自己的孫子,外孫再好,你看幾個能指望得上!”
兒媳婦的話不中聽,不過無論她怎么說,我也不想反駁,因為我知道,如果我讓她下不來臺,她就會讓我兒子受氣。于是,我時刻保持精神高度緊張,生怕孫子出什么事。有時候我真的很寒心,想放手,但看看孫子,又想想兒子,又心軟了,可緊張的心情使我徹夜難眠。
對孫擔負全責 出事就會自責
于大媽獨白:
于大媽,67歲,幫助女兒帶外孫。
當媽的都心疼自己的女兒。從女兒生孩子那天起,我就不請自來,伺候她坐月子,幫她照看孩子。女兒上班后,我更是不離不棄。為了能讓女兒睡個囫圇覺,我把外孫帶到我房間與我同睡。
有一天,可能是我太疲勞了,睡得太實,外孫晚上蹬了被子,感冒發(fā)燒了。看著外孫高燒不退,看著女兒女婿焦慮不安,我自責地放聲大哭。女婿過來安慰:“媽,我們沒有怪您,您一個奔七的老人,幫我們帶孩子,夠不容易的了……”女兒也勸我:“孩子感冒不是您的原因,我沒有盡到當媽的責任。”
可是,任憑女兒女婿怎么說,我還是覺得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既然幫忙帶孩子,就得盡心盡力。從此以后,我好像得了一種病,晚上睡覺總也合不攏眼。有時候,睡著睡著就會一個激靈坐起來,摸摸孩子是否蓋好了被子。常常我一個晚上要起來十幾次,生怕孩子再因我的照顧不周而生病。
這樣堅持下來,外孫是沒再鬧病,可我卻因為睡眠嚴重不足,日漸消瘦,甚至精神恍惚。女兒發(fā)現(xiàn)我的“不正常”,知道我是因為對外孫太投入,就想把孩子抱回自己房間睡。我不同意,我舍不得女兒太辛苦,也離不開外孫。
就這樣,我對女兒實心實意,對外孫全心全意,把本該大家分擔的責任都攬下來自己扛,扛來扛去,我被壓垮了……
對孫管教嚴格 里外都不是人
林大爺獨白:
林大爺,69歲,幫兒子帶孫子。
我?guī)O子三年,遇到最頭痛的事,就是和兒子兒媳婦的教育方式總也達不成一致。
從孫子出生開始,在使用尿布上,我們就產(chǎn)生過分歧,我不明白,我為孫子準備的純棉尿布有什么不好,可是任憑我說破天,他們還是給孩子用尿不濕。孫子逐漸大了,我不允許他多看電視、玩電游,建議兒子兒媳婦也少擺弄電腦、手機,騰出一點兒時間來陪孩子看看書,可是他們把我的話當做耳旁風,說孩子不用過早學習。孫子常常要這要那,兒子兒媳婦要什么給什么,棒棒糖、粘貼畫、噴水槍……有求必應。不僅孫子要啥給啥,而且不要的他們也主動給買。我不主張這樣嬌慣孩子,說這樣下去不利于孩子成長。他們卻不以為然,“現(xiàn)在條件好了,別苦了孩子。” 我一直十分郁悶,我當了一輩子人民教師,怎么輪到我?guī)O子,我的教育觀念就不好使了呢?
前幾天,我?guī)O子出去遛彎,走到一家小賣部門前,孫子看見有搖晃馬,非要騎。我不同意,對他說,今天你在公園里已經(jīng)騎過了。孫子不干,爬上搖晃馬,死活不下來??墒俏也唤诲X,馬就不搖晃。無奈小家伙又爬下來,央求我。我說,今天出來沒帶錢。孫子不信,上去就翻我的衣兜。確定果真沒有錢后,就哭鬧起來,大街上面對孫子這樣的無理要求,我實在無地自容。
回家后,我向兒子兒媳婦原原本本地匯報了孫子的表現(xiàn),兒媳婦不但不批評他,卻掏出一把零錢扔給我,說:“他再要坐,您就讓他坐個夠。”瞧瞧,好像我是吝嗇鬼,不舍得給孫子花錢。當時,孫子就白了我一眼:“哼,壞老頭!”
好心好意教育孩子走正道,反倒弄個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唉,我老伴兒走得早,有一肚子委屈,我也沒有地方傾訴。
在帶孫過程中,除以上幾位老人的焦慮外,還有為帶孫老兩口“被分居”造成的焦慮;為帶孫放棄自己興趣愛好造成的焦慮;子女把自己當成“終身保姆”造成的焦慮等。如此種種,已嚴重危害到老人的健康,偷走老人的晚年幸福,不能任其發(fā)展。
避免或糾正“帶孫焦慮癥”,還應從觀念入手,匡正各自的位置,多些理解、溝通和包容。
首先,子女不要“大撒把”。年輕人應該明確,父母幫你帶孩子不是義務,更沒有責任,完全是出于情感。所以不能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部推給老人。
其次,老人不要“大包攬”。老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幫兒女帶孩子,不是事無巨細樣樣操心,要懂得善待自己,給子女分擔責任的機會,該放手的事一定要放手。
再次,雙方不要“不溝通”。老人和子女帶孩子的觀念差異,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老人要善于征求子女教育孩子的意見,子女要常鼓勵和贊揚老人的付出,多噓寒問暖,給老人減壓。雙方都多些理解和包容,家庭才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