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多管齊下幫助老人走出孤獨
——“孤獨流行病”危害比肥胖更嚴重
美國楊伯翰大學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孤獨和社交孤立能增加早逝風險,隨著老齡化人口日益增加,孤獨對公眾健康的危害或許超過肥胖。事實上,世界上不少國家正面臨“孤獨流行病”。該大學心理學教授霍爾特—倫斯特德分析說,親人離世、健康狀況不佳、獨居、生活習慣等都是讓老年人感到孤獨的原因。要讓老年人遠離孤獨,需要自己、親友和社會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自己改變
堅強老人把家改成孩子樂園
很多性格堅強的老年人,經(jīng)常用各種妙招和努力,讓自己遠離孤獨。美國明尼蘇達州97歲的基斯·戴維德森與妻子相濡以沫65年,去年4月妻子因癌癥去世。失去愛妻的基斯傷心欲絕,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老人住在沒有了老伴的房子里,日夜都試圖尋找妻子留下的點滴生活印記,很久都不能接受她已經(jīng)逝去的事實。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獨自一人時家里的冷清和寂靜。老人不愿從此沮喪下去,他希望家里充滿“人氣”,生活中應該有歡聲笑語。
今年夏天,老人邀請住在周圍的孩子們都來自家后院玩水和開生日派對,也邀請孩子們的家長一起來消暑,順便保護孩子們的安全。老人的家里于是熱鬧了起來?;估先艘膊辉倜刻飒氉悦鎸Ρ涞膲Ρ诹?。鄰居們輪番給老人帶來熟食和點心,感謝他向大家敞開后院?;估先爽F(xiàn)在成了社區(qū)里最和藹的爺爺。
科技上陣
養(yǎng)老院引進機器人“陪聊”
日本將最新研發(fā)的智能機器人用于陪伴老年人,讓他們擺脫孤獨,是一個相當有效的舉措。今年2月,日本宮城縣浦安養(yǎng)老院第一個“聘用”了智能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名叫Telenoid,身高50厘米,重2.7公斤,有模擬的手和腳,頭部會轉動,不過沒有面部表情。它的攝像頭和麥克風能記錄人的特征,所以能遠程模仿處在千里之外說話人的動作、語氣和聲音等。親屬與老人遠程通話時,可通過面前的麥克風和攝像機捕捉自己的聲音與表情,實時傳輸給Telenoid,這樣一來,Telenoid就可以邊“傳話”邊做出跟親屬們差不多的表情,讓老人們覺得親人就在身邊。
值班的護士表示,自從小機器人進了養(yǎng)老院,那里就多了歡聲笑語,它能和老人進行完整的對話。比如它和一位80多歲的老人聊天時問:“老奶奶,你喜歡什么顏色?。?rdquo;老人想了想以后微笑著回答:“我喜歡櫻花那樣的粉紅色。”
養(yǎng)老院里的老人多數(shù)患有重度老年癡呆癥,因為認知程度下降和親人不在身邊,孤獨感難以表達,所以有些人異常沉默,有些人容易發(fā)怒,管理起來相當困難。小機器人來后有了很大變化。一位以前態(tài)度生硬的老奶奶在和機器人聊天后,不再動輒發(fā)脾氣,說話也溫柔多了。另一位喪子多年的老人,把機器人認作是自己的孩子,居然說著說著,流下了眼淚。
交友計劃
愛心相伴是緩解“良藥”
英國老年人協(xié)會近些年發(fā)起了名為“交友計劃”的公益活動,讓工作人員用家訪和電話聊天等方式與周圍的老人成為朋友,幫助他們接觸社會、擺脫孤獨。住在伯明翰附近的約瑟夫老人92歲了,妻子去世后一直獨居。當工作人員德萊克和他見面的時候,老人固執(zhí)地表示他一點都不孤獨,獨自生活得很好。約瑟夫參加過二戰(zhàn)和戰(zhàn)后英國重建,異常艱苦的生涯使得他一輩子不愿示弱,但實際上,他的精神狀態(tài)和身體情況都已出現(xiàn)壓抑癥狀。于是,德萊克堅持每周兩次上門為老人服務。他用誠意打動了老人,兩人很快成了忘年交。約瑟夫開始走出家門,到植物園里轉轉,那里是他年輕時最喜歡去的地方。
親友投入
進行多方面努力和嘗試
研究顯示,60歲人口中43%的老人孤獨感強烈,患心臟病、老年癡呆病的幾率較高。美國退休協(xié)會建議,幫助改善老人的精神狀態(tài)。
讓老人有事可做:不妨給老人找些事情做或飼養(yǎng)小寵物。有了喜愛的照顧對象,老人們會比整日閑坐更能心平氣和。
帶老人去熟悉的地方:讓老人到以前去過的地方走走看看。如果不能遠行,就近帶他們?nèi)ゲ┪镳^、戲劇院,讓他們看到或者聽到熟悉的內(nèi)容,也會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
鼓勵老人學習新東西:讓老人適當嘗試以前沒接觸過的東西,也能忘卻孤獨。如果老人積極學習,還能開闊眼界,不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