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掃碼”時代,老年人盼掃“盲”
5月26日晚,家住城東的65歲張先生和老伴在新街口逛累了,拎著大包小包想打車回家。站在路口攔出租車,等了半天好不容易來了輛空車,趕緊招手,卻發(fā)現(xiàn)車在一名低頭玩手機的小伙子面前停下,載著他走了。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生活進入“掃碼”時代。然而,許多老年人因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移動支付、打車代步,甚至連快遞柜里的快遞都取不出來。高科技不僅沒能帶來便捷,反而成為這些老年人生活的障礙。面對窘境,很多老年人表現(xiàn)出強烈的學習意愿??墒?,便捷的途徑并不多。
不會用智能手機,打車取快遞都困難
近日,市民孟女士給70多歲的父母網(wǎng)購了膝蓋按摩儀,本以為老人只需在家中靜靜等待就可以享受到女兒的孝心,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自己過于樂觀。
原來,快遞員把快遞放進了智能快遞柜,隨后發(fā)送一串提取碼,讓收貨人自己去取。孟女士的父母沒能及時去取,超過24小時后,想要再取就必須用微信關注,然后掃碼才能打開快遞柜。
孟女士說,她的父母只會用手機接打電話,對智能手機一竅不通,更別說微信掃碼和關注了。
因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類似這樣困擾老年人的事情還有許多:明明凌晨4點就跑到醫(yī)院排隊,卻排在了7點才來的年輕人后面,只因為年輕人已提前“手機掛號”;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年輕人用手機掃一掃就騎走,老年人只能“望車興嘆”……
智能手機班火爆,老人徹夜排隊報名
為此,不少老年人表現(xiàn)出強烈的學習意愿,如學習使用微信、支付寶等。
昨天,記者從金陵老年大學了解到,該校智能手機班自2014年開設至今,一直處于報名火爆狀態(tài)。近幾年,隨著需求量越來越大,學校年年擴班,目前同期開設7個班,依然無法滿足老年人學習的需求。
為了能報名上智能手機班,不少老人早早就來排隊。有的凌晨三四點鐘就來了,有的前一個晚上就來排隊,還有的老人住得遠,特地在前一天住到學校附近的賓館里。
智能手機班的學員、76歲的張女士說,她凌晨4點半就趕來了?!靶姨潄淼迷?,才報上了名?!睆埮空f,她的子女都在國外,學會用智能手機,最大的用處就是能和遠在國外的女兒和孫子視頻。
該校智能手機班班主任程和建告訴記者,目前學員中,年紀最小的50多歲,年紀最大的有80多歲,其中六七十歲的老人占多數(shù)。
如何讓更多老人能夠?qū)W習智能手機
那么,該如何讓更多老年人能夠?qū)W習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新科技,進一步適應新時代的生活?
程和建表示,以智能手機為例,一些軟件企業(yè)在設計時應當從軟件名稱到下載使用中,更多地考慮到老年人。他有一次在使用智能快遞柜時,怎么也找不到該下載的軟件,就因為軟件標識不是很醒目,“有的軟件用的是英文或字母的形式,讓老年人很難辨識?!?/span>
據(jù)介紹,金陵老年大學智能手機班上有的老年人從江寧、浦口趕來上課,來回一趟就是一兩個小時,還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每次來都由家人接送,“老年人跑這么遠來上課,不僅累,而且有風險”。
該校任課老師建議,街道、社區(qū)也應更多地開設智能手機普及班,作為便民服務的一種舉措??上驳氖?,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一些街道、社區(qū)有此意向,并派人到金陵老年大學學習,學校幫助牽線聯(lián)系任課老師。
程和建建議,還應發(fā)揮社會力量,讓培訓機構(gòu)與社區(qū)合作。以該校攝影班為例,任課老師在課堂教課之余,利用假期額外開補習班并收取適當費用,受到很多老年人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