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老年大學也開學了 熱門課3分鐘報滿
昆明老年大學學員爆滿
昨日是各大中小學的開學第一天,可你知道嗎?昆明還有一群銀發(fā)學員也在重返課堂——匆匆趕往老年大學。上午9時許,昆明老年大學的教學樓里,此起彼伏地響起合唱、鋼琴、聲樂的聲音,24間教室間間爆滿,一些“零基礎”的老人甚至愿意從識簡譜開始學習聲樂。一邊是熱情似火的銀發(fā)學員,一邊又是日益緊張的師資力量,昆明老年教育的難題如何破解?
太熱
1/3老年人有受教育需求
昆明去年學員近10萬人次
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昆明共有老年大學(學校)647所,其中市級2所,縣級14所,鄉(xiāng)鎮(zhèn)114所。縣、鄉(xiāng)兩級老年大學和老年學?;緦崿F(xiàn)了全履蓋,加上在昆明地區(qū)辦學的省級和高校及國有企業(yè)所辦的老年大學,去年昆明地區(qū)老年大學和學校在校生已近10萬人次,占全市老年人口總數(shù)的10%。
“保守估計,至少有1/3的老年人有接受教育的需求。”昆明老年大學校長董利華坦言,一直以來,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都是稀缺的,在老年教育領域也不例外,而且這一矛盾不只出現(xiàn)在昆明,在全國、全世界都一樣。不過昆明10%的比例算是高的,全國的平均水平大約是2%有余。
學員故事
內(nèi)蒙古奶奶
為孫輩重返校園
76歲的呂師傅是盤龍區(qū)社會老年大學的學員,也是云南省癌癥康復會綠洲合唱團團員。2015年年初,呂師傅與80多位團員一同報名參加老年大學的合唱班。“以前我們想怎么唱就怎么唱,連發(fā)聲的方法都不太會。”呂師傅說,有了專業(yè)老師指導,這兩年他的歌唱水平長進了不少,去年年底他們還登上了央視舞臺,演唱了云南民歌《打秧谷》。上午近11時,80歲的張奶奶和40多個同學分了十多個組激烈對弈,把上一節(jié)課老師講授的理論知識實踐一下。六七年前,張奶奶和老伴跨越2000多公里,從生活了幾十年的內(nèi)蒙古老家來昆明定居,與小女兒一家團聚。去年9月,張奶奶報了昆明老年大學的象棋班和瑜伽班,她笑說自己是“零基礎”學習,報班只是為了教會8歲的外孫子。她說,老師上課不僅講象棋棋局,還會講國內(nèi)國際時事,每節(jié)課都意猶未盡,而且班上50多個同學處得都很好,明年她還要接著來學。其實,像張奶奶這樣的高齡學員在各級老年大學都不算太多,畢竟年事已高。以去年報名在冊的學員統(tǒng)計為例,80歲以上的老年學員共有76人,他們都需要家人簽字才能入學,重返課堂的學員大多集中在60歲~69歲,有3000多人,其次是50~59歲,有2000余人。
“雖然是昆明老年大學,但我們并沒有戶籍上的限制,這幾年,外地學員逐漸多了起來。”學校教務處一位負責人介紹,本地戶籍的學員占了90%左右,其余均來自外地,他們多是到昆明投靠子女。“之前還招收了兩位新加坡和韓國的外籍學員,學的都是鋼琴。”
太冷
同樣大小老年大學
學員數(shù)量差近10倍
除了昆明老年大學,如今全市14個縣區(qū)大多在2000年后開設了老年大學。如果按照在冊學員人次來看,人次最多、熱度最高的主要集中在昆明老年大學,以及五華、盤龍、西山、官渡四區(qū)老年大學,其他縣區(qū)中,比如東川區(qū)老年大學,34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積,2015年的學員只有1200多人次,與之面積相當?shù)奈迦A區(qū)老年大學則招收了上萬人次。
“有的學員到學校要花一兩個小時。”昆明老年大學一位工作人員透露,住得最遠的老年學員家在昆鋼,盡管昆鋼也有老年大學,但老人就是要轉幾趟車來。
冰火之歌
熱門課3分鐘“秒殺”
為報名讓在美國子女幫忙
上午10點半,昆明老年大學下課鈴聲響起,老年學員們?nèi)齼蓛勺叱鼋淌?,在走廊、樓梯間活動筋骨、吹吹散牛,其中包括同為60多歲的昆明人王阿姨和黎阿姨、張阿姨。“這里教得好呢,就是報名太難了。”王阿姨說,她們3人平常就十分要好,來昆明老年大學上課也是結伴同行,這些年她們學了電腦、舞蹈,去年9月又一起報了聲樂。自2013年昆明老年大學開始網(wǎng)絡報名后,老年人雖然不用跑到現(xiàn)場了,但對這些不懂電腦或者家中沒有網(wǎng)絡的老人而言也有難度,還好黎阿姨的姑娘家網(wǎng)速超快,每年都守著報名時間,幫3位老姐妹報名。像這樣的老人并不少,去年6月,李奶奶為了順利報名,幾乎每天都要叮囑子女關注報名信息,本來想報兩門課,但等搶到鋼琴課再去搶民族舞時,電腦提示已經(jīng)滿員了。
“以前沒有網(wǎng)上報名時,有些老人興成群結伴凌晨翻進院子里守著,就為了報上名。”昆明老年大學教務處的一位負責人坦言,網(wǎng)絡報名的初衷除了避免老人來回奔波,保證安全外,還更加公平。
但其實網(wǎng)絡報名同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一些熱門課程如鋼琴、聲樂、舞蹈等,幾十個學位在3分鐘內(nèi)就被“秒殺”一空,這時候拼的不是體力和運氣,而是網(wǎng)速,尤其剛開始那一年,還有老人讓遠在美國的子女幫著搶名額。“你看,今天是開學第一天,除了烹飪等特定功能的教室,24間教室全部滿員。”
報名盛況同樣在西山區(qū)老年大學出現(xiàn)。該學校一般4月發(fā)招生簡章,五六月開始報名。由于來報名的老年人逐年增加,西山區(qū)老年大學在???、前衛(wèi)、棕樹營、西苑等4個條件成熟的街道辦事處開設分校。
破局之路
各級老年大學
應分流不同學員
一邊是熱情似火的銀發(fā)學員,一邊是師資緊缺的老年大學,于昆明主城區(qū)的老年教育來說,似乎是一對難以解決的矛盾。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在董利華看來,除了加大經(jīng)費投入,擴大教育資源,還要避免各級老年大學專業(yè)設置的過度重復,比如在街道、社區(qū)一級的老年大學,可以多設置些娛樂型、健康型的專業(yè),到了市區(qū)一級可以向學術型靠攏,如此可分流過于集中的老年人。
盤龍區(qū)社會老年大學一位負責人則表示,老年人終身教育體系單純靠政府投入已難以解決,政府應出臺鼓勵措施支持社會資本進入。
“應像上海、成都等城市學習,盤活現(xiàn)有的空置資源,解決各級、各類老年大學的用地難題。”有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公辦的老年大學學費低廉,一學年只需要150元,他們主要靠財政補貼才得以正常運行。相較之下,公辦民營的盤龍區(qū)社會老年大學,三五百元的收費則稍顯昂貴。如果是純民辦的老年大學,加之租房的費用,一年的學費至少要收1000元才可能運行下去,而這一收費水平很多老年人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