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參觀民間博物館,拓展終身學習場所——記海曙區(qū)社區(qū)學院黨日活動
久違的陽光給寧波增添了春意,3月13日,海曙區(qū)社區(qū)學院的黨員和老師們分別來到海曙區(qū)居家博物館、耕澤石刻博物館和王升大米食文化傳承體驗基地參觀考察。
活動現(xiàn)場組圖
為進一步整合利用公共教育資源,拓展市民終身學習場所,提升終身教育服務能力,此次黨日活動,老師們深入調研,挖掘體驗式民間博物館。
家道昌盛,民族興旺。居家博物館是農民收藏家翁林芳的杰作。翁林芳持之以恒,集腋成裘,將20多年來有關家具搜羅匯集,按寧波民居的格局精心布局,歷時四年形成目前的規(guī)模。"雕床館"里展示的是一些不同風格的床;"大同堂"展示的是接待客人的大廳;"真隱堂"則布置成舊時的私塾和書房;"小姐樓"展示了古代大家閨秀的生活;"紅妝廳"里都是寧波小娘出嫁時置辦的嫁妝……居家博物園還在加緊籌建“航天科技體驗中心”,計劃設立航天文化廣場、太空農業(yè)栽培園、太空劇場、航天珍品館等,力爭打造成全國最大的航天科技體驗館。居家博物館的老家具、老器具琳瑯滿目,讓人嘆為觀止,老師們漫步庭院回廊,亭臺樓榭,感受溫潤的時光足跡。
耕澤石刻博物館,是一家民營博物館,薈萃了各類石刻展品2000余件,意為“耕作為本,澤被湖山”。院內有6座明清結構的古建筑,包括從下應江陸村整體遷移過來的忻江明故居、趙叔孺所題“紫氣東來”門樓兩處文保點,建筑面積6200余平方米,有風澤園、魚樂園、放生池、景觀長廊等景觀及明清建筑為主的9個展館。漢代的香爐、唐代的經幢、宋代的石鼓、明代的花臺、清代的石獅……在這家民營博物館都能看到。老師們置身其中,時刻感受到“人在屋中,屋在水中”的妙趣。耕澤石刻博物館已經與寧波大紅鷹藝術與傳媒學院簽約,在該館設立梅園石刻工藝實踐教學基地。館內還引入中國傳統(tǒng)藝術——碑拓,可以自己動手體驗漢字的魅力。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辦好繼續(xù)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的精神要求,海曙區(qū)十分重視終身學習體驗基地的建設,高橋鎮(zhèn)王升大博物館是浙江省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巴跎蟆泵滋?,始建于清光緒年間,以“升大糧足、老少無欺”著稱。王升大博物館不僅有米食文化、農耕文化、酒文化的展示介紹,更有與品牌文化相關的豐富生動的家風家訓故事。作為首批浙江老字號的“王升大”,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題活動,按時令制作米食?!罢略鼫珗F,二月里學狀元糕,三月清明做靑金團做黑飯,四月立夏做粉蛋,五月端午裹粽子……”走進王升大博物館,老師們興致勃勃地參加了青金團制作體驗活動。
習近平曾經指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是一個關系中華民族能否持續(xù)發(fā)展、能否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大業(yè)的戰(zhàn)略問題。經過體驗活動,老師們深感弘揚傳統(tǒng)文化,激活民間力量,合理利用、適度開發(fā),才使文化瑰寶煥發(fā)時代的光彩,作為終身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改善挖掘民間博物館內涵,拓展市民終身學習場所,構建開放共享的終身教育服務體系,努力滿足居民的終身學習需要。黨員們更是紛紛表示:立足本職工作, 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升,一步一個腳印為終身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