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和盛鎮(zhèn)李義村積極啟動“社區(qū)雛鷹”(第七期)公益活動
為了充分發(fā)揮社區(qū)教育服務少年兒童校外教育的作用,讓孩子們愉快度過豐富多彩、寓教于樂、健康平安的暑期生活,切身體驗農耕文化,充分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李義村兩委、社區(qū)教育工作站攜手溫江區(qū)鴻杰社工組織于7月28日上午,在李義村黨群服務中心多功能室啟動了2022年“社區(qū)雛鷹”公益活動——“拾趣農耕·樂在李義”暑期課堂,此期活動從7月28日至8月6日,歷時10天。
活動課程共分為以下六個課程。一、《水稻的一生》:開班儀式、安全須知、活動規(guī)則;認識傳統農作物-水稻;致敬袁隆平——手工繪畫(農田題材);繪制創(chuàng)意草帽。二、《神奇的植物》:認識植物屬性;植物拓染。三、《遇“稻”幸?!罚赫J識稻草人;學習制作“稻草人”,并安放在農耕研學基地。四、《食尚農耕》:認識傳統五谷;制作傳統小吃——涼糕;認識傳統農作物——小麥;制作手工面食。五、《歡樂手工》:認識瓜果蔬菜;采摘蔬菜;制作脈絡書簽。六、《“食”光分享記》:邀請“五老”講述農耕用具相關知識;分享所學知識,展示才藝:頒發(fā)“小農夫”勛章。
7月28日上午,開班第一課,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和鴻杰社工組織的老師們一起愉快地度過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彼此介紹,互相認識,一起學習、掌握此期活動《安全須知》和《活動守則》。
二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認識水稻,了解“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制作手抄報致敬袁隆平爺爺。
三是制作“彩繪草帽”,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草帽,并在草帽上愉快地“涂鴉”。他們拿起小刷子,蘸取相應的顏料,任憑聯想力、想象力馳騁于畫筆之下。不一會兒,一頂頂特點鮮明、個性十足的草帽就做成了,藍色的地球、可愛的小鯨魚、綠色的草地等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的圖案生動、直觀地展示了孩子們天真爛漫、質樸純真的心靈世界,孩子們戴上自己親手制作的花草帽,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此期社區(qū)雛鷹公益活動,旨在讓孩子知曉農耕文化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和基礎,培育孩子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讓孩子認識農村傳統農作物、傳統農耕用具、傳統農耕社會狀況,感受農耕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對農耕文化的興趣、信心,鼓勵孩子去探索和發(fā)現,感悟和創(chuàng)新,增加與社區(qū)家庭、群體的互動參與,促進全村兒童群體的家園歸屬感及認同感,不斷增強孩子們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