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溫江區(qū)和盛鎮(zhèn)舒家渡社區(qū)隆重舉行新學子開筆儀式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又有一批新學子進入新的學校,開啟新的旅程,為了讓新學子們難忘開學第一天,銘記啟蒙第一課,和盛鎮(zhèn)舒家渡社區(qū)教育工作站、和盛小學、文昌書院友情聯(lián)袂,于2020年9月10日上午,在和盛小學隆重舉行以“幸福擺渡舒家渡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為主題的開筆禮儀式。
“開筆禮”是中國古代人生四大禮之首,是中國傳統(tǒng)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俗稱“破蒙”,標志著學童從此開始進入學習階段,是我國古代極為隆重的一項典禮。通過開筆禮,讓新學子們把上學求知作為一種神圣使命,從中感受、體驗勤學苦習、尊師孝親、崇德立志、仁愛行事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粹。
開筆禮第一禮——知書明理 正衣冠
正衣冠即檢查衣扣、整理衣領、拉直衣角,讓衣服變得整潔。古人云:“大抵為人,先要身體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襪,皆須收拾愛護,常令潔凈整齊?!边@正是:童蒙之學,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讓我們銘記祖先優(yōu)秀品德的良好載體,也是讓新學子們知書明理的第一步驟。
開筆禮第二禮——朱砂智 明心眼
懷著對圣人先賢的敬仰之情,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敬畏之心, 夫子老師們先用朱砂依次給新學子正額上涂上紅痣,再以深情的話語,贈送濃郁的祝福,表達殷切的期待。
開筆禮第三禮——擊鼓鳴志 創(chuàng)功業(yè)
“擊鼓明志”,“鳴”通“明”,“鳴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在文昌書院老師們的指導和激勵下,新學子們緊握鼓槌,展身揮臂,用力擊鼓。據(jù)說,擊鼓越響,余音傳得越遠,寄寓著自己的志向抱負越遠大。
開筆禮第四禮——啟蒙描紅 學做人
活動現(xiàn)場,新學子們以一個“人”字啟蒙,學寫毛筆字。寫毛筆字的姿勢,要求做到八個字:頭正、身直、臂開、足安?!叭恕保还P撇,一筆捺,相互支撐?!叭松斆髯R字始”,寫字識字是學習文化的第一步,這“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著方能立穩(wěn)。
開筆禮第五禮——詠頌經(jīng)典 明古訓
新學子們與夫子老師一起詠讀陰騭文節(jié)選。陰騭文又叫丹桂籍,被列為我國善書三圣經(jīng)之一,已翻譯成日文、法文、朝鮮文,有二十多種版本,在國內(nèi)外廣為流傳,還被日本學者收入《世界圣典全集》,該書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勸告我們要廣行陰德,而不居功,不張揚,真心實意的做善事,積功累德,這才是真正的功德。
開筆禮第六禮——感恩鞠躬 記恩情
夫子老師示范并教授新學子們漢式相見禮--揖禮。揖禮是古代漢民族的相見禮,起源于周代以前,約有 3000 年以上歷史。在正式禮儀場合,對尊長行此禮。行禮時,身體肅立,雙手合抱,男左女右,男生左手在上,女生右手在上,手心向內(nèi);俯身推手時,雙手緩緩高舉齊額(略高過眉心),俯身約 60 度,起身時,恢復立容。
在2020年9月10日第36個教師節(jié)這個感念師恩的日子里,活動現(xiàn)場的新學子們一起,用揖禮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祝福,表達對父母的感激和敬愛。在行禮的同時,完成了尊敬師長、孝敬長輩等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
面對參加活動的兩百余名師生、百余名家長,舒家渡社區(qū)黨支部書記、社區(qū)教育工作站站長講到: 生活需要儀式感,學習更需要儀式感。通過莊重的儀式,讓學子們改變原有的不當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提高思想認識、情感體驗與心靈感悟,自覺、自主地改進自己的行為。
今后,穿漢服、點朱砂痣、誦讀國學等充滿儀式感的開學典禮,將成為社區(qū)孩子學習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年的新學子入學時,我們都要舉行“開筆禮”主題活動,歡迎廣大社區(qū)居民、學生家長積極參與。我們相信,這個別開生面的開筆禮,將會成為新學子們求學路上一道最深刻的記憶,引領新學子們珍惜時光,品唐詩宋詞,頌四書五經(jīng),繼往圣絕學,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