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放任教育培訓機構加劇教育競爭
近日,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上海兩會上主動談及減輕中小學生負擔問題,感嘆“孩子們太苦了”,并特別提到“教育培訓機構必須整頓,必須凈化”“這個市場如果政府不管,我們就對不起老百姓,對不起孩子們”。
最近這些年來,中小學生從學校減下來的學業(yè)負擔,又被家長和教育培訓機構給加上了,甚至有教育專家直言,教育培訓機構正在“綁架”中小學教育。看看我們周圍的孩子,尤其那些教育競爭激烈的地方,中小學生到教育培訓機構上補習班已經成為常態(tài),不上的反而成了少數(shù)。如果不對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嚴格的管理并確立規(guī)范,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就很難真正減下來,甚至會出現(xiàn)局部加重的趨勢。
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對一些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規(guī)范,確實已經刻不容緩?,F(xiàn)在的一些培訓機構,已不僅是應試教育的強化訓練基地,還在嚴重擾亂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上海一位政協(xié)委員說,以前是在學校學得不好去補課,現(xiàn)在不管學得好不好都要補,有的高中開學前,80%左右的學生已經在培訓機構提前補習了要學的課程。這種情況在各地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對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各地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在那些追求“教育GDP”的地方,有關部門和領導還可能認為學生多學一點沒壞處;在更多的地方,對此頂多止于一般性的媒體報道,止于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的一般性議論,地方主要領導很少會對這么具體的問題正式表態(tài)。不知道這是不是學生負擔問題長期得不到根本解決的重要原因。
教育培訓機構不是不能辦,如果學生有某些方面的特長,需要特殊的教育培訓,或者某個科目學習困難需要尋求個別輔導,教育培訓機構可以補上學校教育的短板,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但事實上現(xiàn)在很多教育培訓機構本質上是商業(yè)機構,是以追逐市場利潤為終極目標的,對學生的身心成長、創(chuàng)新思維等并不關心。按商業(yè)邏輯運行的培訓機構,和追逐孩子考試成績的家長結合起來匯聚成強大合力,已經和正在裹挾著眾多中小學生,已經和正在影響著一些地方基礎教育的秩序。在這種強大的動能面前,教育規(guī)律、立德樹人等,都讓位于家長對考試成績的追逐,讓位于培訓機構的商業(yè)利益,離國民教育所追求的“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目標越來越遠,這是學生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全國中小學輔導機構的市場規(guī)模已經超過8000億元,這么龐大的體量,恐怕只有政府有能力去規(guī)范它,也應該去規(guī)范它。
常聽到一種說法,就是希望家長要轉變觀念,客觀看待孩子的成長,不要過于急功近利,讓孩子上那么多的補習班。家庭教育觀念的確需要科學的引導,但家長對教育的認知和期待,也是由客觀現(xiàn)實決定的,如果一個地方對教育培訓機構管理規(guī)范不到位,甚至放任其利用家長追逐成績的強烈愿望逐利,那就等于讓市場在教育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長此以往,最終只能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代價。
規(guī)范教育培訓市場,就是落實已有規(guī)范,制定新的規(guī)范,引導教育培訓機構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決不能放任其以加劇教育惡性競爭的方式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