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增進美術教育的館校合作
美術館、博物館如何與學校美術課程相補充,館校之間的美育教育合作怎樣落實并形成長效機制?中國美術館與北京教育學院聯(lián)合主辦的“文化自信與館校合作教育”——中國美術館“教師沙龍”啟動儀式暨2017年首次主題研討活動,今天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中國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部主任黃琛認為,博物館教學更重要的是啟迪式教育。要想利用好博物館資源,需要找到其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契合點,進行有效的資源轉化。
“美術教學不應僅停留在課堂教學的范圍之內。”北京市朝陽區(qū)教研中心學科帶頭人車朝暉說,應把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力量結合在一起,讓美術教學走進學校生活和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教師沙龍”是中國美術館為增進館校合作,提升美育教育推出的一項公共教育新舉措。“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與學校的資源互動互聯(lián)、共建共享,形成青少年美育教育的合力,是美育教育的第二課堂,也是館校合作教育模式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晴說,中國美術館將在示范課程和項目、教材編寫、信息分享、針對特定人群的教育展覽、相關項目研究等方面與中小學教師和教研員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