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習型村(居)的"天福模式"如何煉成?
昨日上午,62歲的新塍鎮(zhèn)天福村村民夏子才,步行數(shù)百步來到了村里的農(nóng)家書屋,在文化專職管理員郭玉英的幫助下,老人坐在電腦前學起了“網(wǎng)上沖浪”。“現(xiàn)在都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了,不會電腦就太‘落伍’了,一段時間下來,我還真學到了不少東西呢!”夏大爺笑著說,農(nóng)家書屋是村民們學習“充電”的好地方。
在天福村,像夏大爺這樣自覺地加入終身學習行列的村民還有很多,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活到老、學到老,全民終身學習的氛圍日益濃郁。2015年12月,天福村更是摘下了全國首批學習型村(居)的“金名片”,而且還是嘉興市唯一一家獲得該榮譽的村(居)組織。那么,學習型村(居)的“天福模式”經(jīng)驗何在?又是如何煉成的呢?
“一橫一縱”
搭建全民終身學習平臺
學習型家庭建設是學習型村(居)建設的細胞工程。日前,村民陸衛(wèi)忠得知村里將要舉辦一期電商培訓班,二話不說便和妻子一同報名了。“其實我們夫妻倆也在嘗試做微商,因為剛起步,也遇到了挺多的疑惑和問題,村里要請專業(yè)老師來開展電商培訓,當然不能錯過這學習取經(jīng)的機會了。”陸衛(wèi)忠告訴記者,這兩年來,村里各式各樣的培訓多了起來,就連他56歲的母親也時常坐在桌前,聽起了農(nóng)技培訓。
另外,讓陸衛(wèi)忠倍感欣喜的還有他兒子的改變。以往孩子“自主學習意識比較松懈”,如今,村里農(nóng)家書屋和文化禮堂卻成為了孩子常去的地方,每年假期的“春泥護花”系列活動更讓孩子學到了一攬子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從七歲兒童到年近六旬的老嫗,陸衛(wèi)忠一大家子人都愛利用閑暇時間,享受知識熏陶。其實,在天福村,這樣好學的家庭并不少見。“我們?nèi)逵?48戶家庭,學習型家庭就有350戶,占全村總戶數(shù)的30%以上,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天福村黨支部書記呂中祥介紹說,正是通過學習型家庭的培育,整個村莊的學習氛圍也是越來越濃烈了。
然而,學習型家庭的培訓僅僅是天福村“一橫一縱”模式的縮影。“所謂‘一橫’是教育對象涵蓋各個年齡層次,有青少年,有中年,有老年;而‘一縱’便是以時間為軸線,我們常態(tài)化在春夏秋冬開展特色培訓,從而實現(xiàn)全齡段、全方位、全時化的教育,為村民們搭建起全民終身學習平臺。”呂中祥說,借助該模式的推廣,天福村還采用一般教育與特色教育相結(jié)合、學習知識與興趣活動相結(jié)合的方式,建立起日趨完善的終身學習體系。
“典型示范”
激發(fā)人人向?qū)W的熱情
今年25歲的殳炎,在2015年參加了村里舉辦的成人“雙證制”高中培訓班,利用周末時間進行學習,最后順利獲得了高中學歷證書和家政服務從業(yè)證書,讓他倍感驚喜。“現(xiàn)在找工作都要持證上崗,這樣的培訓讓我們可以邊工作邊學習,還能增長技藝,對未來發(fā)展大有幫助。”殳炎笑著說,現(xiàn)在村里越來越多人要參加“雙證制”高中培訓。
不僅是“雙證制”高中培訓讓不少村民嘗到了學習的“甜頭”,早期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再就業(yè)教育、流動人口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也是“遍地開花”,深受當?shù)卮迕駛兊臍g迎。
除了不斷豐富教育形式為村民們提供學習“福利”外,天福村還不斷加強學習型示范教育,挖掘典型榜樣。天福村會定期召集全村107位黨員,齊聚一堂集中學習“充電”,以此激發(fā)黨員“帶頭學”的模范作用。而在2015年,該村還號召了村民們一同挖掘身邊的好人好事、感人事跡、杰出人才,評選出“十大最美”系列人物。“我們還把這些典型榜樣編寫進了《天福村家風家訓》手冊中,并且把手冊發(fā)放到每一戶村民手中,讓村民們相互學習和借鑒。”呂中祥說。值得一提的還有,隨著向?qū)W風尚在天福村的興起,該村還對原有文體設施更新并重新布局,成立了文化禮堂、青少年之家、黨員服務站、居家養(yǎng)老照料中心,進一步拓展了教育陣地,為村民們構(gòu)建起“15分鐘學習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