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講堂:家門口的“市民大學”
如果在3年前,提及剛剛開辦不久的安陽文化大講堂,或許有不少人不知所云。但經過3年的精心打造、眾口相傳,如今的安陽文化大講堂已成為安陽人自己的“百家講壇”。每逢周六,許多市民會自發(fā)地聚集在這里,聆聽名家講座,汲取文化營養(yǎng),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想不到家門口就有一所這么好的“市民大學”。
7月7日上午9時許,當記者來到市圖書館博物館一樓多功能廳時,離安陽文化大講堂開講還有半個小時,但大廳里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大廳外還不時有匆匆趕來的聽眾。
9時30分,大講堂正式開講了。市青年社科專家、中央黨校興華智源管理科學院特聘社科調研員尚廣打開了話匣子,他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從商代歷史的形成出發(fā),為大家講述了商代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臺下,聽眾聽得都很認真,生怕漏聽專家的每一句話,精彩之處,他們還會用筆記錄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一個半小時的講座結束了,聽眾意猶未盡,有的還走上去圍住專家詢問,聽過專家的詳細講解后,他們才滿意地離開。
家住紅旗渠廣場附近的語文教師郭紅濤就是安陽文化大講堂的“元老級”聽眾,自安陽文化大講堂開辦以來,只要有時間,他場場必到。“文化大講堂就好像一座沒有圍墻的‘市民大學’,而且就設在咱家門口,我們可得把這么好的機會給抓住了,從這個‘知識糧倉’里汲取營養(yǎng)。”郭紅濤說,“以前只是通過買書、借書、看書來充實自己,但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很快,人們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文化大講堂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平臺,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專家們講解生動易懂,從這里能學到許多其他地方學不到的東西。”
記者在大講堂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這里的聽眾覆蓋各個年齡階段,不僅有像郭紅濤這樣的中年人,還有花甲老人、20多歲的小伙兒和姑娘,也有小學生等。家住人民公園附近的趙紅就是帶著9歲的兒子一起來的,她聽講座的同時,小家伙兒也手握著筆在紙上一筆一畫地寫著。趙紅對記者說:“在我們像他這么大的時候,別說在環(huán)境這么好的圖書館看書,聽這么多專家老師講課了,就連找本書都是件難事,可現(xiàn)在的小孩卻不把這些當回事,寧可在家上網、看電視,白白浪費了這么多學習的機會。而且,文化大講堂有很濃的學習氛圍,我?guī)鹤觼聿恢皇菫榱俗屗麑W習,更多的是想讓他在這樣的氛圍中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安陽文化大講堂是由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lián)和市文廣新局主辦,市圖書館承辦的一個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動,是全省唯一堅持每周一次、面向大眾的開放型講座。自2009年4月創(chuàng)辦以來,大講堂就秉承著讓文化更加貼近安陽普通百姓生活,讓越來越多的市民走進神圣的知識殿堂的理念,為廣大市民提供聆聽名家講座、汲取文化營養(yǎng)的機會,讓安陽人盡享文化大餐。
為把大講堂辦好,充分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主辦單位精心策劃,通過各種方式,采取多種辦法,深入市民生活,廣泛調研市民的文化需求,找準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并邀請思想素質高、專業(yè)知識強、熱心公益活動,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家、名嘴來擔任主講嘉賓,滿足市民掌握知識、提高素養(yǎng)的要求。大講堂選材廣泛,涉及文化、教育、法律、經濟、就業(yè)、醫(yī)學、衛(wèi)生健康、藝術鑒賞、家庭理財?shù)葍热?,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
3年多來,安陽文化大講堂的品牌效應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市民走進這所開放的大學,在這里汲取營養(yǎng)、陶冶情操。我們期待安陽文化大講堂辦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