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王玉?。荷洗髮W的夢想“開花了”
“飛機票太貴,火車票便宜點。”見到憨厚樸實的王玉俊時,他剛剛坐了25個小時的硬座從北京回到重慶。
10月5日,這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16級勞模本科班學生,趁著國慶長假回到家鄉(xiāng)看望妻兒、父親,并接他們到重慶玩幾天。正因此,在位于港城工業(yè)園海爾重慶公司的王玉俊勞模工作室,《工人日報》記者才得以與他促膝交談。從他的眼神中,記者能感覺到這名農(nóng)村出身的勞模肩負的家庭重量。
榮譽背后幾多艱辛
31歲的王玉俊看起來比同齡人穩(wěn)重成熟。出生于重慶巫山一個偏遠小山村的他,家庭非常貧困。在他13歲時,母親就因病無錢醫(yī)治而不幸離世。為了給母親治病,家里已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父親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償還家中的債務,王玉俊從小就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破舊的土磚房里,每逢下雨,雨水就順著屋頂裂縫漏到家里。這些,王玉俊至今記憶猶新。
或許是生活的苦難,造就了他不服輸?shù)膫€性。除了照顧好爺爺奶奶妹妹,王玉俊小小年紀就去外面搬磚,掙零錢補貼家用。他說,當時搬一塊磚掙一分錢,一天下來掙不了多少,但就是這點錢,他也舍不得花,都拿回家給家人買吃的。
雖然王玉俊學習成績很好,可家里實在負擔不起他的學費。初中畢業(yè)以后,年少的王玉俊不得不放棄學業(yè),前往廣州打工,早早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省吃儉用3年時間,他居然存了1萬多元,這對一名在外打工的16歲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但他不舍得將這筆錢輕易花掉,希望能學一門可以謀生的技術。
當時的王玉俊,對未來可以有多種選擇。家人希望他回到家鄉(xiāng),用這筆錢搞一個養(yǎng)豬場??膳c上一輩農(nóng)民工不同,作為新生代農(nóng)民工的王玉俊更愿意留在城里發(fā)展。
2003年,回到重慶的王玉俊憑著在廣州打工學到的焊接技藝,選擇進入重慶新渝技校焊接專業(yè)學習。2006年畢業(yè)后,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招聘到重慶海爾空調(diào)公司做焊工,開啟了他嶄新的人生之旅。
10年來,幾乎每一天王玉俊都是手拿焊槍工作在一線。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磨礪出了他精湛的技術,工友們都評價他“高技藝、能克難、善革新、重分享”。
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王玉俊多次在各項大賽中摘金奪銀,得到了國內(nèi)外焊接專家的認可。
工會援助夢想成真
王玉俊在工作上一絲不茍,是公司里的優(yōu)秀代表,現(xiàn)在擔任海爾集團空調(diào)供應鏈首席技師,可有一份遺憾卻時常在這個年輕人的腦海中浮現(xiàn)。“我很羨慕大學生,很想踏入大學校園,學習更多的知識,但這一切似乎都遙不可及。”
2015年,機會來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為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在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招收一期勞模本科班,經(jīng)重慶江北區(qū)總工會推薦,在海爾公司領導的支持下,王玉俊順利被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16級勞模本科班社會工作專業(yè)錄取。拿到錄取通知書時,他激動不已地說:“我的愿望真的要實現(xiàn)了,我真的要去上大學了!”
然而,好事多磨。仔細閱讀錄取通知書,王玉俊才發(fā)現(xiàn),勞模本科班采取脫產(chǎn)和函授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學習期限4至5年。“這么長時間脫離工作崗位,我的生活將怎么維系?家庭的經(jīng)濟來源該怎么解決?”為此犯難的他,偶然聽說重慶市、區(qū)總工會大力推行群團改革試點,專門制定了《關愛省部級及以上勞模的具體措施》,由于一直在車間忙于焊接工作,他沒有更多時間了解相關政策,所以對上大學也沒抱太大希望。
今年2月,開學在即,當王玉俊還在考慮是否要放棄大學夢想時,他突然接到重慶江北區(qū)群團服務中心勞模聯(lián)絡員劉大姐的電話。電話中,劉大姐詳細了解了王玉俊的實際情況,對他的具體想法也進行了記錄。
原來,得知王玉俊上學遇到困難的消息之后,重慶市、區(qū)總工會都高度重視。江北區(qū)總工會積極爭取區(qū)委、區(qū)政府的支持,一邊與海爾公司領導銜接,一邊向市總工會申請專項資金。很快,就有了好消息:市總工會提供專項資金,海爾公司保留工作崗位和基本工資,區(qū)總工會提供一對一配套幫扶,為王玉俊提供全方位的援助。
努力的人從來不會被辜負,這個有志青年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大學夢。2016年3月,王玉俊帶上1000元錢和自己沉甸甸的夢想,終于踏上了前往北京求學的列車,成為重慶市唯一一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16級勞模本科班的學生。
在到達學校前,王玉俊對未來充滿了好奇和擔心,他不知道將會面臨怎樣的困難,慢慢地,他才知道,這一切擔憂都是多余的。“班主任在開學前就已經(jīng)將同學們都拉到了微信群里,對報名手續(xù)等問題都一一作了解答,同學們通過微信群也互相幫助。”王玉俊說,這讓他對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不再感到憂慮。
25個小時的車程,終于將王玉俊帶到了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看到學校的那一刻,他萬分激動,對校園生活充滿了期待,同時也深深地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
珍惜機遇絕不松懈
每天早晨,王玉俊6點半起床,用半個小時看英語、語文,或者晨練,8點正式上課,中午吃飯后適當休息,下午一點半上課,晚飯后去教室或校園圖書館上自習——這就是他一天的時間規(guī)劃。雖然大學生活的時間可以靈活安排,但王玉俊絲毫沒有松懈的想法,因為他知道這次上大學的機會實在來之不易。
第一學期的專業(yè)課有7門,分別是英語、語文、法學基礎、勞動經(jīng)濟學、社會學、行政管理學、體育。剛開始上課時,王玉俊還有點不適應,“太久沒有學習了”。由于沒有系統(tǒng)學過英語,很多語法知識如單復數(shù)、名詞等問題他在課堂上聽不懂,就抄到本子上,下課后請教同學和老師,再通過筆記不斷加深印象。
在王玉俊看來,要想學好每一門科目都不容易。他把努力工作的態(tài)度同樣用在了學習上。因為是文科專業(yè),需要記憶的內(nèi)容比較多,如果重要的知識點背不下來,他就會一遍一遍地寫在紙上,讓自己能夠記住。班級里的同學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勞模,他說:“大家都很努力,我不能有半點松懈。”王玉俊上課從來沒有缺勤過,他在第一學期的全科平均成績在80分以上。
在第二學期里,王玉俊通過同學們一致推選,擔任了班上的人力資源管理課課代表,配合老師做好相關工作,比如做好考勤記錄,幫沒來上課的同學記錄缺課內(nèi)容等。
時間流逝初心不改
在休息時間里,王玉俊經(jīng)常去圖書館看書,去博物館參觀,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乒乓球、羽毛球是他的最愛,現(xiàn)在,他還學會了打網(wǎng)球。
王玉俊還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這讓他真正體驗到了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如加入北京市慈善義工協(xié)會,和班里的同學們一起參觀盧溝橋、文昌院等。
在眾多活動中,令王玉俊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兩件:一是4月29日,全班同學及班主任到人民大會堂參加中華全國總工會的五一勞模表彰大會,這讓作為“老勞模”的他覺得無比自豪。
二是學校組織觀看2016“中國夢·勞動美”勞動競賽,他與班上的同學來到了節(jié)目現(xiàn)場,他自豪地笑著說:“這件事讓我特別難忘,競賽是在勞動節(jié)那天舉行的,我還出現(xiàn)在了央視鏡頭里。”
上大學也讓王玉俊結交了不少良師益友,他的室友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王玉俊是個好學上進的人,英語雖然不好,但經(jīng)常虛心請教;他還特別樂于助人,我年齡比他大,不懂電腦,他總是幫助我。”一學期下來,王玉俊的英語提高了不少,回到海爾公司時,如果有時間,他還會幫助同事們學習英語。
王玉俊在學校省吃儉用。“我每個月的生活費是500元,一頓飯一葷一素一共6元,早餐花3元就夠吃了,有多余的錢就匯給妻子。”每當寒暑假,王玉俊就住回海爾公司附近的出租屋里,方便繼續(xù)工作,在自己的勞模工作室繼續(xù)練技術、帶學徒。
從重慶到北京,從焊工到大學生,盡管時間在流逝,地點在改變,身份在轉(zhuǎn)換,但這個年輕人一步一個腳印的生活態(tài)度、追求夢想的信念、樂于為家庭和社會奉獻的心,一直都不曾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