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色又爽又高潮的视频日本,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日韩 欧美 国产精品,日本乱码伦视频免费播放

    <sub id="ielr3"></sub>

      <sup id="ielr3"></sup>
      1. <sub id="ielr3"></sub>
        <sub id="ielr3"><ol id="ielr3"><abbr id="ielr3"></abbr></ol></sub>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指導
        • |
        • 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主辦

        開拓進取,續(xù)寫新時代工運事業(yè)新篇章

        作者:鄭莉   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1年06月29日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xù)前行的力量。

        2021年5月9日,中華全國總工會與中共上海市委聯(lián)合舉辦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座談會——紀念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100周年。

        100年前的一個炎炎夏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作為黨領導全國工人運動的總機關。雖然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1925年5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后完成了歷史使命,卻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歷史轉變關頭充當了重要角色,從這里,中國工人階級開始走向聯(lián)合、走向團結。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工會是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從風雨如磐的革命年代、如火如荼的建設時期,到日新月異的改革開放新時期、激越奮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工會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團結動員億萬職工披荊斬棘、拼搏奮斗,走出了一條深刻反映中國工會性質和特點、符合我國國情和歷史發(fā)展趨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

        中國工會用跨越100年的探索與實踐,創(chuàng)新與奮斗,向世界證明:中國工會不愧為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職工合法權益的表達者和維護者。

        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工會工作才能方向明確、不走偏路,才能做得有聲有色、扎實有效

        中國工會是在忠誠黨的事業(yè)、組織動員工人中起步的。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成立,比中國共產黨成立晚了不到20天,為的就是貫徹中國共產黨一大精神——大會作出了史稱“工人運動決議案”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提出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yè)工會,同時建立工人學校,教育工人,提高工人覺悟,使他們在實踐中實現(xiàn)共產黨的思想。

        之后,從黨的二大到黨的六大,都有關于“工會運動”等決議案;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最早三大法律,其一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改革開放后,黨的十二大在報告中強調必須大大加強黨在工會中的工作,使工會成為聯(lián)結黨和工人群眾的強大紐帶。

        為了更好發(fā)揮工會等群團組織作用,把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中共中央先后于1989年和2015年專門下發(fā)《關于加強和改善對工青婦工作領導的通知》和《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尤其是2015年的《意見》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fā)展道路的基本特征是各群團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團結服務所聯(lián)系群眾、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相統(tǒng)一,并明確了六個堅持,即:堅持黨對群團工作的統(tǒng)一領導,堅持發(fā)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服務群眾的工作生命線,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依法依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

        在黨的領導下,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經受重重考驗,迎來光明前景,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理論、方針、政策和工作經驗,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而其核心就是堅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根本是堅持工會的社會主義性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發(fā)展有了新的歷史方位。工會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沒有取得明顯成效,關鍵還是要看有沒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工會工作才能方向明確、不走偏路,才能做得有聲有色、扎實有效”“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自覺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勇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使這條道路越走越寬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理論,是新時代工運事業(yè)和工會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不論時代如何變化,堅持黨的領導始終是中國工會第一位的要求。

        ——始終自覺接受黨的領導:自改革開放起,中國工會每5年召開一次代表大會,在中國共產黨每5年召開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次年召開,便于接受黨的領導、貫徹黨代會確定的方針任務。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對工會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健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制度和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工作制度,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在工會系統(tǒng)落地見效,切實做到“黨有號召、工會有行動”。

        ——始終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自覺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貫穿到工會工作各方面、全過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全面加強工會系統(tǒng)黨的建設: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落實工會系統(tǒng)黨建工作責任制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深入開展巡視工作和健全巡視制度機制。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全總在黨的建設、干部人事管理等方面制定和修訂190項制度辦法,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筑牢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不僅需要工會跟黨走,更要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團結億萬職工聽黨話、跟黨走。

        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全總在廣大職工中啟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中國夢·勞動美——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前后,全總舉辦了全國工會勞模工匠巡回宣講、百名勞模圖片展、“五一”特別節(jié)目、全國職工黨史知識競賽和主題閱讀;與此同時,各地工會普遍開展了勞模宣講、演講比賽、紅色文化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火熱上演,使黨的歷史、黨的理論真正走近職工身邊、走進職工心里。據(jù)統(tǒng)計,各級工會開展的勞模工匠宣講活動,目前共組織9950余場,線上線下覆蓋職工上億人次;此外,各級工會開展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的展覽1700場,黨史知識競賽線上實名制參與職工超過1000萬人次。

        正是通過工會扎實有效的工作,把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落實到廣大職工群眾中去,生根發(fā)芽,落地開花。

        增強工會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把工會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

        201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90周年,這一年也被看作中國工會改革“元年”。

        這年的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第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全國總工會改革試點方案》,全總正式啟動改革試點工作,也標志著覆蓋全國的群團改革拉開帷幕。

        這場改革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去“四化”,強基層、促創(chuàng)新,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破解突出矛盾,回應職工關切,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面改革態(tài)勢。以全總改革試點為引領,31個?。▍^(qū)、市)總工會均制定了改革方案。

        2017年3月28日,一份長達近萬字的《關于全國總工會改革試點工作的總結報告》出現(xiàn)在《工人日報》一版顯著位置。翻開總結報告,一項項務實舉措躍然紙上——

        7個方面27條改革舉措均如期完成,原定制訂25項制度文件,實際出臺了35項;

        全總兼職副主席中首次出現(xiàn)了一位農民工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巨曉林;

        全總執(zhí)委會委員和主席團成員中,勞模和一線職工比例分別增至15.4%和13.5%;

        通過廣泛開展“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2015年和2016年,增加農民工會員3000萬人,農民工會員達到1.4億人;

        深入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2016年共有180多萬家企業(yè)開展了勞動和技能競賽,參與職工8000多萬人;

        將全國工會經費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層工會,由全總本級集中5%,把其中的70%用于對下級工會的補助,重點投向基層工會……

        數(shù)字是枯燥的,但其背后的時代寓意卻是如此深刻——改革創(chuàng)新是工運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向著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這一目標,工會改革創(chuàng)新持續(xù)深化。

        ——強化優(yōu)化職能,聚焦主責主業(yè),破解制約工會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制度性障礙,形成聯(lián)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

        ——加強分類指導,把重點放在為下級工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指導服務上,及時總結推廣改革成功經驗,推動工會改革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

        ——健全改革督查機制,強化跟蹤問效,采取職工滿意度測評、第三方評價等方式,完善改革效果評價機制,切實提高職工群眾對工會改革的獲得感、認可度。

        ——積極建設智慧工會,完善工會基礎數(shù)據(jù)庫,促進互聯(lián)網和工會工作融合發(fā)展,構建網上工作平臺,推動工會工作“觸網入云”。

        ——堅持大抓基層、向基層延伸的價值取向,牢固樹立落實到基層、落實靠基層理念,把力量和資源充實到基層一線。2020年,全總對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會專項補助經費1.57億元,對社會化工會工作者補貼1.36億元,年度新增社會化工會工作者3357人,目前累計達41101人。

        ——持續(xù)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下大氣力做好貨車司機、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網約送餐員等新業(yè)態(tài)就業(yè)人員入會和維權服務工作,使基層工會真正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

        ——深化工會企事業(yè)單位改革,落實工人文化宮、工人療休養(yǎng)院清理整改方案,進一步強化工會資產服務職工效能。

        改革結出的累累碩果,讓工會組織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充滿活力。如今,中國工會已經擁有3億會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會組織,夯實黨執(zhí)政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黨的工運事業(yè)邁入新的發(fā)展階段。

        時代變化了,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變

        1920年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李啟漢辦了一所工人半日學校,地址就選在上海紡織工人最集中的滬西小沙渡。

        為吸引工人入學,湖南人李啟漢學著用上海話與工人談心,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得知工人每天的勞動時間長、強度大,一天下來疲憊不堪,只對能使自己稍放松的文娛活動有興趣,他提出在寒假期間將半日學校暫時改成工人游藝會,購買留聲機放唱片給工人聽,組織工人踢足球,在活動中傳播革命思想。這所學校備受工人歡迎,1921年8月,改名為上海第一工人補習學校重新開辦時,竟吸引了200多人報名入學。

        當歷史的書頁翻過100個篇章,時代變了,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從未改變。

        2021年5月,一項聚焦一線職工的大行動在工會最高領導機關中華全國總工會啟動——全總機關干部赴基層蹲點活動。首批選派的50人分15路到各地開展蹲點工作,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應對新形勢下工作中的新挑戰(zhàn),到基層尋找經驗和解決辦法,并幫助基層工會和一線職工解決急難愁盼的現(xiàn)實問題。

        為了聽到職工們的真實想法,有的蹲點工作組采取暗訪的方式,有的直接走進企業(yè)車間當工人。而在全總帶動下,全國工會系統(tǒng)蹲點活動廣泛鋪開,一大批工會干部走進工廠車間、園區(qū)街道,與職工融在一起,干在一處。

        如果說,密切聯(lián)系職工群眾,是工會必須堅持的工作方法;那么,做好職工群眾工作就是工會干部必須掌握的“看家本領”。

        自工會改革啟動后,各地紛紛建立起基層聯(lián)系點、調查研究、基層掛職任職、定期接待群眾來訪、談心和征求意見等直接聯(lián)系群眾制度。全總黨組所有成員都確定了1個縣級工會和1個企業(yè)工會作為聯(lián)系點,輕車簡從下沉到基層,了解實情和職工訴求。

        許多地方工會還把機關干部直接聯(lián)系職工群眾和基層聯(lián)系點工作列入干部考核內容,推進工會領導機關干部下基層活動常態(tài)化、制度化。

        在這一過程中,各地工會紛紛探索建立起工會服務職工滿意度評價制度。

        2021年5月31日,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總結表彰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會上傳出的一個消息引起關注:全總邀請第三方對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進行了評估,對抽樣的3.2萬戶困難職工社會心理測試顯示,在滿分為10分的基礎上,困難職工對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值平均達到9.81分,對工會開展解困脫困工作的平均社會公眾滿意度為9.54分,職工認可“生活將會越來越好”平均值達到9.72分。

        當工會的一個個舉措在職工心中打出高分時,也有效架起了一座黨和職工群眾的“連心橋”。

        多年來,各級工會努力在構建聯(lián)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中開拓創(chuàng)新,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職工群眾工作。

        如今,了解職工、貼近職工、聯(lián)系職工、服務職工有了許多新途徑。比如,做實工會“互聯(lián)網+”普惠性服務,打通聯(lián)系服務職工群眾“最后一公里”;發(fā)揮工會系統(tǒng)近萬個新媒體賬號作用,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社會動員功能,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建起“勞動者港灣”、愛心驛站等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并借助這一平臺,點對點宣傳黨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普及工會專業(yè)知識,聆聽職工建議。

        工會只有心中裝著職工,關心職工哪怕最微小的困難,大處著眼、小事做起,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工會組織在職工群眾中看得見身影、聽得到聲音、發(fā)揮出作用,才能使工會組織取得職工群眾的信賴。

        100年來,中國工會像一條紐帶,把工人階級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不斷創(chuàng)造驚天動地的偉業(yè);像一座學校,向廣大職工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提升著職工建功立業(yè)的能力素質;像一個家,通過一系列溫暖舉措,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送到職工群眾心坎上。

        在這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時代,中國工會百年堅守、初心依舊。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工會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團結動員億萬職工奮發(fā)有為、開拓進取,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